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

柔腸寸斷~~八八風災莫拉克




八八水災,哀傷的印記~~

想不到,那個老人家口中的"八七水災"在我的印象中,原本只是一個代名詞,因為在那時,我根本還未來到地球,那是1959年8月7日所發生的。
八月八日,我知道兒子寫了一張卡片給我,但是那幾天,忙的不可開交,根本沒時間看,因為屋外颳大風下大雨,屋內下小雨,很多東西都泡水,所幸不算很嚴重。
八月九日下午,風小了,雨也小了,市區裡頭跟平常一樣,沒啥變化,吃飯的吃飯,玩樂的玩樂,除了風雨很大以外,看不出很大的異樣,只能從電視新聞上看到,山區部落很嚴重。

高雄縣那瑪夏村,也就是原來的三民鄉中的一個村落,今年四月剛跟朋友一串肉粽,大大小小三十多人去拉比尼亞露營,去看螢火蟲,真的多到不行的螢火蟲,那時還許下心願,明年還要來看螢火蟲。
那是個原民保護區,露營區的老闆,是個小學老師,姓陳,我們稱他陳大哥,我們聊了一下天,說沿著產業道路往山上走,可以到達阿里山的一些部落,但是政府沒錢,無法蓋公路。
陳大哥手指著山下,從露營區往下看,可以看到民族、民權、民生三個村的燈火。陳大哥還說,明年若要來看螢火蟲,要帶我們去一個他們族人才知道的祕境,只是無從知曉,這個陳大哥,家園是否安好?

寶來、六龜、甲仙、茂林、三地門、阿里山,這幾個山地村落地區,幾乎是這幾年時常走訪的地方,但是從這幾天來的新聞、網路、社群等的傳出照片,幾乎都是柔腸寸斷,已經兜不起原貌。
禮拜一,八月十日早上九點,正在往公司的途中,朋友來了通電話,說他家人住在南縣大內鄉,已經斷水斷電兩日,也沒糧食,請我幫忙送些糧食及民生物資進去,臨時銜命,準備好就去了。
到達的當時,只見整個村落如同災區,村內所有的人家,包含一家7-11,門前全部堆著滿是泥土的傢俱、物品,每個人的全身,全是泥土,下了車踩著泥土,幾乎淹了自己的腳踝。
老實說,當時心裡很Blue,在這片土地上住了幾十年,第一次看到這個景象,我無法以文字來敘述當時的心情,當時並無相機可拍,否則一定當起公民記者,將這個畫面傳送到網路上。

這幾天的官員、災民互罵,老實說,也該罵,也不該被罵,罵人的災民之心情,可以理解,官員被罵也無奈,畢竟在這個時候,災民都是無助的人,直升機飛了也有事,不飛也有事。
直升機夠嗎? 飛行員夠嗎? 直升機一直飛,又在惡劣天候下飛行,維修人員夠嗎? 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,不然,救災的反被救,只是徒增困擾及救災的進度。但是也不能因為準備不足就當成不適合出勤的藉口。
三名因救災而殉難的英雄,在此向他們及家屬致上無限的敬意,可以猜想,張順發、王宗立及黃鎂智當下載運災民的同時,心裡也很急,多載一個是一個,但是,與時間賽跑的任務,非常不好受。
朋友曾經是一名預警機中隊的空管官,多年前聽聞,在一次澎湖外海船難的救援任務中,因為時間及天候的惡劣,少載運了一趟,讓他心情DOWN了一個月,因為只差一趟,多喪生了好幾條生命。

有時候,沒系統的救災、賑災,都是浪費人力,物力。在災難發生的同時,物資的運送都是一個難字,萬一發現某個地區物資太多,另一個村落沒有時,還要進行轉運是相當耗時間及人力的。
在過去幾次的災難發生時,我們時常看到新聞及網路募集物資及人力,但往往沒一下子,就出現某某村 "停止募集,物資過多" 的現象,這些都是沒系統整合的結果,因此,平常的任務編組及訓練,就會在事件發生時產生最大效用。
讓我們想像一個場景,有個地區發生火災,需要十輛消防車,旁邊的六、七人,全部同時打給消防隊,結果打的都是同一個分隊,這個分隊只有五部車,卻沒人想到第二順位的消防隊,後面仍需要救護車及其他救援等等,七嘴八舌都是在通聯同一單位。
也因此,讓我們了解到,平時的教育與訓練,任務編組效率化,自然會在這個緊要關頭,發揮其最大效率。

風已停,而且一定會再來,水總會退,但也一定還會再發生,只是大跟小的問題,路還沒通,水電力都還在修復當中,失去家園及家園受損的人,未來的路怎麼走,是我們要運用智慧的客題。
政府力量有限,民間力量無窮,只是整合起來會不會有效率? 今日網路的發達,讓大家可以當起公民記者,也可以當起活動發起人,我們設想,如果將我們的有限資源,交給有系統的組織來進行整合,我想這是比較有效率的做法。
災後重建,是比當下救災更嚴峻的課題,請讓我們一起發揮人飢己飢的精神,並在這個時刻,建立一個生命的支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